米其林是餐飲界的指標,但標準是什麼?它又是怎麼開始的?
- meligolive
- 2018年2月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TEXT: MELIGO
VIDEO/PHOTO: MELIGO
" 說到米其林餐廳,都不會陌生,這個專屬於餐廳的評分等級,成為了人們選擇餐廳路上的指路燈。 "
餐飲界至高無上的榮耀「米其林星星」,許多廚師窮盡一生都在追逐的夢想,獲得米其林星等需要接受數次評鑑才行,要拿到三星更是要經過近百次評鑑,幾乎要到「絕對完美」或「不能犯任何錯」才能得此殊榮。

紅色封面的《米其林指南》在老饕和美食家心目中,是至高無上,你可能沒看過,但你一定聽過。

《米其林指南》由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於1900年創刊

沒錯,就是那個logo是皺褶版「大白」的米其林輪胎公司,被收錄在《米其林紅色指南》中的餐廳都可以被稱為米其林餐廳,裡麵包括了高檔餐廳還有一些街頭小吃,但其中真正優秀的餐廳,是被授予星級的米其林星級餐廳。
做輪胎的怎麼做起了餐廳評級?

法國人不僅會吃,而且創造了飲食評論,評論的影響之大,甚至可以左右消費者和從業者, 一家輪胎公司怎麼做起了餐廳推薦,而且還取得如此高的影響力?傳說中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又到底有多好吃?
其實最早的米其林指南是變相打廣告的免費旅遊信息指南,1900年,在全法國的公路上行駛的汽車還不到3000輛。
那時,駕車旅行往往意味著一個不折不扣的冒險,然而,米其林兄弟堅信,汽車行業有著遠大的前程。

為了推動汽車業的發展,同時也為了促進米其林集團的成長,他們決定為駕駛者提供一本旨在使旅行更便利、又能促進移動性進步的小冊子。
這本小冊子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米其林紅色指南 ( 米其林指南分為紅綠兩種,紅色指南介紹酒店及餐廳數據,綠色指南則提供旅遊信息,如今備受推崇的就是紅色指南 ) 。

1920年米其林紅色指南不再免費,開始建立餐廳評級系統
據說1920年的一天,安德烈·米其林 在拜訪經銷商時發現紅色指南被用來墊工作檯的桌腳,非常吃驚。
這件事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。從那天起,米其林決定出售紅色指南,而不是免費贈送,原因正如米其林兄弟所說,「人們只尊重他們需要花錢買來的東西」。
1920年起,紅色指南旅遊手冊開始在書店以每本7元法郎出售,完全沒有任何商業廣告。同時建立嚴格評審制度,訪問任何店面堅持自行付費,維護評選公正客觀。
今日,米其林星級評分已成為全世界最具權威性的飲食評分系統,對餐廳來說,獲得或失去一粒星,可能為其營業額帶來數以百萬計歐元的得益或損失,在一些3星餐廳,享用一個晚餐可能需要一百歐元。

米其林:86位美食偵探「匿名探尋」
米其林官網是這樣介紹的:米其林美食評審員均是米其林的全職員工,每年大量旅行和在餐廳用餐、入住酒店,以求從舒適程度及價格中選取最佳餐廳和酒店,美食評審員會匿名造訪所選定的餐廳和酒店,同一般顧客一樣,訂座、點菜、用餐及付款,以消費者的身份考察餐廳。
據了解,通常評選都是由多個監察員共同決定的。如果一個監察員發現了一家不錯的店,往往要去反覆光臨好幾次,才敢往上一級提交報告。
接下來,會有其他的監察員再次去認證,如果意見不統一,那麼一切就要重新來過。
米其林: 評價體系

米其林指南的評等其實有分為:
一般評等和星級評等,我們一般聽到的是星級評等,這兩個評分是相互獨立的。
許多餐廳會刻意把這兩種評等混為一談來增加餐廳可信度,在餐廳外貼著米其林的標誌,但只不過是被米其林指南收錄(或者說推薦)而已。
一般評等: 會給予叉匙符號 ( 用餐環境舒適程度 ) 、人頭符號 ( 道地小館提供不錯的食物及價格 )、銅板符號 ( 銅板意思提供不超過16歐元的簡單餐飲 )
真正讓廚師/餐廳耗費一生追求的星級評等則分為米其林一至三星, 大致分為以下五項:
食材水平
料理技藝水平和口味的融合
創新水平
是否物有所值
烹飪水準的一致性
星星除了可以頒給餐廳,也可以用來獎勵廚師,而評上了星星並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,二三星有可能會被降級,甚至有名廚為降星自殺。

而一旦檢查完畢,該評審員在隨後的若干年裡都不可以再出現在此餐館,以確保下一次檢查的公允,米其林為了保持絕對公正權威的地位,不接受任何廣告贊助,每年都會給監察員重新劃分監察區域,以實現獨立評選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