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研究:牙齒「再生能力」或許不再是夢想囉
- meligolive
- 2018年2月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TEXT: MELIGO
VIDEO/PHOTO: MELIGO
" 牙齒蛀了,難道非要補牙,就不能讓它像蜥蜴尾巴一樣自己長回來嗎? "
蛀牙可以用樹脂、合金等材料填補,但這些畢竟是「外來物種」,無法和牙齒融合。如果補牙時間久了、用牙不當或者醫生沒有填補好,補料仍可能磨損、掉落,再度導致蛀牙,甚至到拔牙的地步。

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發現, 一種用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「Tideglusib」,竟然可使受損的牙齒自然再生,並且修復蛀洞。換言之,人類未來可能不再需要補牙。
其實我們的牙齒本身具有再生能力,但效果有限,只能長出很薄的牙本質,修復微小的孔洞。 因此科學家才特別去研究牙齒的自我修復能力,希望我們牙齒能靠自己的細胞把蛀洞補起來。

領導這項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(King's College London)教授夏普(Paul Sharpe)說:「幾乎每個人都會蛀牙,我們致力找出真正簡單、快速和廉價的治療方式。」
據了解,藥物「Tideglusib」原本用以協助腦細胞再生,研究人員好奇這種刺激幹細胞的藥物,不知是否能用來刺激牙齒幹細胞,進而形成生齒細胞,促進牙本質生長,填補缺陷。
所以研究人員先用小老鼠做相關的實驗,將小鼠牙齒鑽出孔洞,把浸有阿茲海默症藥物Tideglusib的可降解海綿塞入孔洞中,之後用牙齒粘合劑封上。因海綿是由骨膠原制成,6週後會自行分解,實驗結果是新的牙本質悄然生成,自行修復填補了孔洞。
這種新方法無法讓病人完全避開牙醫的「鑽頭」,因為牙齒壞掉的部分仍需要人工移除,但卻能使病人失去的部分"真牙齒"重新長回來。

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大型的鼠類身上做進一步研究,待成功後,今年就會展開人體試驗。由於此藥已通過人類安全測試,科學家稱:沒有什麼東西比得上原齒結構,相信這會是許多病患的福音,未來3至5年可望應用在牙齒「再生」。

Comments